放下成人眼中多余的細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寶寶的內(nèi)心是如此純潔的白色世界,大自然巧妙搭配還原簡潔而充滿童趣的自然成長樂園。讓小朋友在趣味活動中體驗大自然的美好。極具挑戰(zhàn)的趣味項目,涵蓋鉆、爬、攀、滑、走、支撐、跨越、觸覺等多種功能,結合趣味游戲鍛煉寶寶的專注力,培養(yǎng)勇于探索,樂于體驗和挑戰(zhàn)的性格。
爸爸帶著孩子去游樂園玩,坐旋轉(zhuǎn)木馬的時候,爸爸站在圍欄外朝坐在旋轉(zhuǎn)木馬上的孩子不時地揮揮手,拍幾張照片;媽媽帶著寶寶去公園,媽媽們坐在涼亭里一起聊看,孩子們一起追逐玩游戲~這些都是“家長帶著孩子去玩游戲”,這也是大多數(shù)家長心中的親子游戲。但如果親子游戲中缺少了雙方的互動,那就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親子游戲了。
親子游戲中的互動很重要:我們都知道游戲?qū)τ谝粋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多的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并不是由游戲本身直接作用于孩子的,這些益處建立在孩子的自我探索或者與伙伴游戲的基礎之上。但無論是獨自游戲還是伙伴游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上的發(fā)展豐富。
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游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伙伴游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于兒童語言的發(fā)展;親子游戲有助于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家長帶孩子來玩游戲”與“孩子帶家長來玩游戲”大不同!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后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于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我們一開始所說的“家長帶著孩子去玩游戲”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來玩游戲”,家長確實參與到游戲之中并與孩子產(chǎn)生互動,但這種游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么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但我們所倡導的則是由“孩子帶著家長來玩游戲”。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來玩游戲”強調(diào)——在以孩子為主導的游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孩子帶著家長來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游戲方式。
向家長灌輸教育中需要實現(xiàn)家長與孩子的平等關系這一點并不完全現(xiàn)實,因為但凡是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于是從上往下的經(jīng)驗輸送也就帶著那么點無可避免的家長姿態(tài),也就是孩子眼中的被教育。
但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里思考幾個問題:
1.游戲的性質(zhì)是什么?
2.游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游戲的性質(zhì)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么游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我的回答是:游戲的性質(zhì)是與快樂(happiness)相關的。
游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
游戲本身是無法被取代的。
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時,游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tài)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系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游戲,也更有利于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根據(jù)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發(fā)展概念,這個時期(0~6歲)也正是孩子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克服不信任感,羞愧和疑慮的主要時期。親子游戲能夠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愿意跟父母一起游戲,而孩子能夠主動找父母一起游戲則需要以孩子享受親子游戲作為前提。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如果親子游戲?qū)⒆佣圆辉偈怯螒颍敲从H子游戲?qū)⒆佣砸簿褪チ擞螒虻囊饬x,這樣的結果就是——比起父母,孩子更愿意與同伴玩,與玩具玩,對家長而言,親子游戲就再也起不到家長所想要達到的效果了。
讓孩子和父母在游戲中各有所獲,我們需要:
01
讓孩子盡情享受游戲的樂趣,無拘無束的玩
孩子對游戲有自己的玩法,他們的游戲并不講究技巧,規(guī)范,方式,也不會在意玩的地方要有多干凈舒適,地面是否平坦,規(guī)則應當如何制定,他們對于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領悟。但往往家長不經(jīng)意的話語或動作就將孩子限定在了一條條的框架內(nèi),孩子也就無法玩得無拘無束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一些運動活動中弄得臟兮兮而對孩子表示不悅,或在游戲過程中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衛(wèi)生,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警告,會因為種種的顧慮而沒法好好享受游戲的樂趣。
家長不妨在體育游戲后與孩子共同家務(洗衣服),一方面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事實上,在很多競技游戲中,家長更應該注意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除此之外,請愉快地和孩子一起玩泥巴吧!
02
在游戲中,拒絕直接對孩子做出價值判斷
很多孩子喜歡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其實滿足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之外,這類活動也有助于家長對孩子的認知有所了解。
例如:家長與孩子玩老師與學生的游戲,讓孩子扮演老師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從游戲中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對教師這一角色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助于孩子鞏固在學校里學習到的知識。
角色扮演中家長不要將自己對某種角色的固有認識直接表現(xiàn)出來,多聽孩子所說的,多觀察孩子所表現(xiàn)的,可以通過角色游戲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社會認知。
在角色游戲中,就算孩子表現(xiàn)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例如在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扮演中,孩子所扮演的老師要對孩子進行打手掌這類的懲罰時,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判斷教訓孩子,而應該多觀察孩子這種行為的習得的來源是什么,是通過電視節(jié)目,還是孩子在學校真實的經(jīng)歷等,后續(xù)再調(diào)整。
03
引導為主,不要灌輸直觀知識經(jīng)驗
親子游戲中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并多采取提問的方式刺激孩子思考,適當?shù)臅r候做出必要的提示與引導,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告訴孩子要怎么做。
例如:拼圖游戲中可以與孩子就某塊拼圖的顏色,從邊緣輪廓形狀著手等方式啟發(fā)孩子的拼圖策略,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拼圖應該拼在哪里。采用提示,啟發(fā),問問題這些方法有助于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育。
與孩子在進行智力游戲時建議以孩子式的語言進行對話,不要將自己的方法思維直接灌輸給孩子,就比如,如果孩子在拼圖游戲中堅持要一塊一塊的嘗試拼圖,家長也不要直接將自己的方法灌輸給孩子,耐心的與孩子一起玩耍,在不斷試錯的拼圖過程中慢慢引導,引導一次不行就多引導幾次。
我們可以和孩子玩的游戲很多,無所謂好壞。但需要明確的是,雖然親子游戲強調(diào)孩子和父母的共同參與與互動,但親子游戲的主角仍然是孩子。所以在開展親子活動的時候,要以孩子為主體,不要讓孩子處于被動的邊緣地位,也就是所,要以孩子的意志來開展親子游戲。
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引導游戲的類型,游戲的過程,但不要控制游戲,也不要限制孩子。站在與孩子平等的地方,讓孩子帶著家長來玩游戲,實現(xiàn)游戲本身與延伸的意義。